笔趣看 > 十国帝王 > 章九十五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2)

章九十五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2)


。这回征战,又调四镇藩军,只怕江陵物资不足的,也是从各藩镇调集,朝廷六部除却兵部,只怕不会有太大妨碍。”

        这番话有道理,但这道理同样很伤人,一时堂中的人都安静下来。

        半响,康义诚道:“谁也不知道陛下、秦王与那几位宰相是何心思,这几位大人物可愈发不按常理动作了,心思难测。”

        “赵王是如何说法?”刘谋关切的问。

        康义诚冷笑一声,“与秦王相比,赵王本就没甚么功勋,战功是一个也无,大争之世,战功为立足之本,眼下楚地战事大有可为,赵王焉能不一门心思扑到楚地之战上去?昨日赵王传话,让我等都安生一些,待他援楚功成归来,有大功在身,说话的分量就不同了,那时再作计较。”

        “这倒是老成之言。”刘谋颔首,“离开了洛阳,便是想有所作为,也是鞭长莫及。”

        然而话虽是老成之言,却也意味着一众官员,现在指望不上赵王。姑且不说赵王援楚,是否能够凯旋,在赵王出征的时日里,众官员的安危,可就完全看秦王心情了。

        “孔循日前来信,急问对策,我等何以回应?”刘谋又问。

        康义诚沉吟道:“陛下下诏,孔循多番推脱不肯进京,但此事能拖一时却不能拖太久”

        朱守殷寒声道:“王师援楚,这是大事,真把宣武军逼急了,骄兵闹事又何妨?值此紧要之际,再联络其它藩镇响应,朝廷还敢真大动干戈不成?那几位纵有天大心思,难道还敢闹得大唐内忧外患一起爆发?”

        “有理,有理!”

        从大院出来,已是快到黄昏时候,邢国公朱守殷坐进马车,不紧不慢回府。一路上马车摇晃,朱守殷在车厢中安坐不语,只是紧皱的眉头,彰显出他心中的不安。

        快到府邸的时候,马车的速度明显慢下来,朱守殷坐在马车中,犹能听到车外的百姓议论纷纷,言语中提到的内容,让朱守殷面色大变,他连忙掀开窗帘伸出脖子向前望去,心头立即一声咯噔。

        邢国公府邸门前,甲士林立,刑部、大理寺的官员进进出出。

        朱守殷不等马车停稳,慌忙跑下马车来,他的家眷仆役都被甲士丢在门屏前,跪了一地,一个个瑟瑟发抖,间或有人在接受盘问。

        有一人,负手站在府门前,望向那张邢国公的牌匾。

        夕阳余晖下,那人的背影伟岸如山峦。

        朱守殷刚疾步到那人身旁,就被甲士冷冰冰拦住,他急声大喊:“秦王殿下!”

        那人转过身来,看到朱守殷,面无表情的挥挥手,示意甲士放行。

        “秦王殿下,这这是作甚?”朱守殷慌慌张张见礼,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手足无措。

        “邢国公若是再不归来,孤都要遣人去找了,有人说邢国公畏罪潜逃,但在孤看来,你还不至于丢下家眷不管。”李从璟仍旧保持着看向府邸牌匾的姿势,没去看朱守殷一眼,“朱守殷,你不用多言,孤手里的罪证,足够你人头落地。现在,脱掉官袍,孤给你一刻时间,跟家眷交代后事。”

        朱守殷僵立当场,这回一王二相三司办案,对有罪官员多是先行讯问,直接查封府邸的事,这还是头一遭,朱守殷猝不及防。他也知道,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说明朱守殷堪称罪大恶极,而三司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证据。

        “殿下,下官下官要见陛下!”朱守殷颤颤巍巍道。

        李从璟看了一眼朱守殷,“直接查封一位国公的府邸,这样的命令谁能下你还不清楚?朱守殷,你让陛下很失望。”

        说完这句话,李从璟意兴阑珊摆摆手,无意再多言,“国公若是不愿脱下官袍,你们帮忙。”

        刑部官员苏禹珪带领甲士应声而上。

        朱守殷仓惶摇头,“殿下”他忽然咆哮起来,“殿下不公,陛下不公!某为大唐出生入死,某有大功于国,你们怎能如此待某?!”

        苏禹珪面若寒霜,“你曾有功于国,国家也给了你相应回报,身为国公,姑且不言要你造福苍生,便是为守住这份富贵,你也当知律法为何物,既然如今你有罪于国,国家赏罚严明,自然要治你的罪!”

        在得知李从荣要领兵援助楚地时,边镐很是惊诧,这个消息出乎他的意料。

        原本眼见大唐大力整顿吏治,显然是在为新政做准备,意欲大力深化新政,如今突然发兵楚地,不免让他犯疑:难道大唐真要内政外战一起抓?这样做的险恶之处,难道大唐真的不顾忌?

        夜里进宫,翌日诸事便已议定,诏令随即下达,这样的速度着实太快了些。

        边镐在先前给徐知诰的信中,一直说的是大唐要先着力整顿内部,正因如此,吴国才敢放手与楚王决战,并且在攻克楚国王都后,展开兵马去占领楚地全境。值此吴国兵力分散,全面落子之际,大唐突然要插手楚地战事,顿时让楚地战争局面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边镐素知兵事,知道大唐南下,吴国必要调整部署应对,那么在攻掠楚地城池,与防备南下唐军之间,不仅涉及到十数万大军的调动、各种物资调派,还有战略战术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可想而知这个波动有多大。

        每一日,吴国都有无数物资钱财在战争中被消耗,而现在,突变的情况让巨万钱财物资被平白浪费,而战略战术调整下的兵力仓促调动,必然给楚**队以可趁之机,届时又是无数将士要“含冤而死”,而相应损失的军械、抚恤需要的钱财,又是一笔天文数字。

        每每念及于此,边镐都感到浑身燥热。

        “先生在想甚么?”李从荣看着边镐好奇的问。

        边镐道:“出兵仓促,可供准备的光阴不多,在下来不及推演战局,恐怕在出谋划策上,会让殿下失望。”他这话说出来,就有指责李从荣为何没有提前探知大唐用兵意图的意思。

        李从荣无奈摇头,“如今帝国内部大举动不断,大唐要对楚地用兵,就必须出奇制胜,力求速战速决,否则一旦内忧外患一起胶着,对社稷就是莫大危害。用兵楚地,出其不意是必须有的举措。实际上,这件事并不如表现的这样仓促,陛下与王兄早就有了谋划,只不过他二人连诸位宰相都没告知,孤王就更无从得知了。”

        边镐想了想,觉得这话没毛病。

        连自己人都瞒住了,何况对手?

        边镐放下这茬,转而问:“殿下出征,何人为副?”

        李从荣答道:“符习为副。”

        边镐点头,“符习老成持重,倒是合适人选。”

        李从荣笑道:“在孤王心里,先生才是副帅。”

        边镐垂首,掩盖神色,心头谋算万千,“殿下如此看重,镐必当尽心竭力。”

        在边镐垂首的瞬间,李从荣笑意莫名,笑容里仿佛藏着千军万马。

        ————————

        ,特此声明。在它站看盗版的兄弟,不妨过来收藏一下,投个票甚么的,会加更的哟!

        ps2:感谢即墨烽烟、书友31288975的捧场月票。

        ...


  (https://www.biqukk.cc/31_31829/117946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