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战国头号霸主 > 第七十章 利国利民的商业模式

第七十章 利国利民的商业模式


  深夜子时。

  安邑城内,贾府的前堂里,八个雕刻精美的火炉中,木炭被仆人伺候的正旺。

  原本夜深人静之时,这里却是烛火亮如白昼。

  府主贾清云乃是当地有名的商贾之一,而猗侑口中那三成不愿意加入商会的商贾名单中,也有其一份。

  宾客满座,酒香萦绕。

  看那深红的脸色,贾清云该是喝了不少才对。

  “诸位难道都没有看出来吗?猗侑这是为了自己着想,可曾想过吾等?赋税加了一半,若是再统一价格去出货,试问诸位还有的吃有的饮否?”那一根粗圆且短的手指,接连敲打着几案面。

  咚咚的声响,让在坐的其余微醉的商贾,皆是猛地一醒神。

  “可是新法以立,若吾等公然违抗,恐难免牢狱之灾呀!”坐在贾清云左下的一人,露出无奈的神情。

  这话听上去没什么问题,可落入贾清云的耳中,却是引起极大的厌恶。

  抬手间,贾清云将几案上的酒嚼碰倒在地,其却看都不看一眼,只是盯着一众商贾道:“猗侑不都说了嘛,又不是必须加入商会。吾等只是不入商会而已,多的一半赋税照给便是。”

  “可若是按照法令多交一半的赋税上去,又能剩下多少钱呢?”从入门就一直在饮酒,很少开口的邹余,非常不满意的插了一句:“吾不入商会,是因为入与不入,都要多交那一半的赋税,既然都要交,何苦非要入那商会?”

  将举起半晌的酒嚼放在唇边一口饮下,邹余愤恨道:“实在不懂朝堂上的那些卿大夫想的什么,既想让吾等入商会,还变着法的增收赋税。此举着实可恶。”

  “对,就是可恶。”贾清云很是赞成的拍手,“所以这商会绝对不能入。且劳烦诸位好好想想看,入了商会这货价就要统一,吾等本就要多交一半的赋税了,再统一了货价哪里还有什么赚头?”

  “不入商会,吾等还可以自由的和齐商、赵商、宋人、楚人进行交易往来。这货价还可以加上一些,也就将那多的一半赋税给抹平了不是。”

  邹余听其这般一说两个眼珠子忽然就亮了,“贾兄这般一说,听上去这商会就是个牢笼,若进去了,肯定是诸多牵制在,这损伤的利益似乎远不止那多一半的赋税了。”

  ……

  严缓那里住的是军帐,条件简陋。

  在加上太子申对猗侑这边更加的不放心,所以就在猗府住着了。

  最近这两日里,其都会随着猗侑一起,到城邑中的闹市去观察。

  用太子申的想法来说,其并不想学秦国那般把商贾当做蛀虫,给限制死了。

  商会只是为了稳定市场,外带一个监督,是仿照后世工商管理的一个所在。

  至于那条非军役之家,需要多缴纳一半赋税的法令,是为了更好的督促百姓参军。

  所有举措的目的只有一个,让魏国繁荣昌盛。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商贾的贸易。

  而太子申最初的想法,是利用水晶珠这个巨大宝库,来通过和列国经商,充盈魏国的国库。

  商会一来可以准确的将国库所需,直接送入国库当中。

  二来也可以稳定地方物价,减少商贾投机取巧来赚取暴利,影响到一方百姓的安定。

  简单来说,如果某个地方出现了天灾,商贾为了利益肯定会提高货物的价格。

  而商会要做的,就是将物价稳定。

  如果商贾从列国收购货物的价格本身就有所上涨,那亏损的部分自然由商会来发补助金,或者直接由商会组织收购所需,再由商会去定价卖出。

  而太子申利用能够炼制的‘稀世珍宝’,则是填补金钱空缺的必须品。通过商会在中的运转,来满足国库和军中的各种需求。

  日后如果国库足够富足,也可以由国库出金,来代替水晶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国库出的金钱会待天灾之后,再通过税收来逐渐的补充回来。

  一个有活力的经济链,应该是对国家、商贾、百姓都有好处的。

  太子申不知道猗侑是否真的能明白自己想的是什么,如果其会错了意,肯定会出诸多的矛盾。

  故而在思来想去后,太子申也只好亲自出面观察,并且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

  而调查的最终结果就是,第一轮对商户的补助直接开启,补助对象,是那些家中实在无法抽出男丁来服军役的商户。

  魏国连年征战,对家中仅剩一根独苗的,的确应该给予一些关照。

  至于其余的,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所有的一切按照新的法令执行,因为其所获取的利益在太子申看来已经足够多。

  而且在商会发出支持解甲归田者入会经商的通告之后,一些因伤不得再战者,纷纷来到商会询问详情。

  在足够强大的实力支撑下,商会完全有能力去扶持这些听话的新鲜血液,让这些为国尽力,却家中仍旧贫寒的人,有一个走向美好生活的机会。

  一连十日的忙碌之后,部分商会把持下的市场,已经开始了正常的运转。

  商会给出的各种补助金,也让大多数小商户感到非常的温暖。

  因为经商同样有风险,投机取巧不成,很可能血本无归。

  而商会虽然规定了亲民的物价,却也将一些有关民生的货物,如家畜、布匹等物列入扶持当中,和入会的商贾共同承担一定的风险。

  与后世不同的是,粮食的价格被定在了一个相当高的位置。

  无论是商会给出的售价还是收购价格,都高到大多数百姓只会想着将余粮卖出,却很少愿意花钱买的地步。

  高粮价的背后,一来可以带动耕种的积极性。

  二来能让百姓将家中余粮卖给商会,换得金钱购买其余所需。

  再者就是,新法不禁止魏国商贾自由交易粮食,而商会给出的收购价,让其余商贾看一眼便没了竞争的胃口。

  商会高价收购的粮食最终都会流入国库,用来赈灾和征战。

  而商贾收购货物一定是为了赚取差价,收购本国的粮食明显无利可图时,粮商更多会选择从诸侯国低价收购,再回到魏国高价卖出。

  如此,经历战事导致国库空虚的情况,可以通过这些商贾一次次的努力,积少成多,来快速让国库得到补充。

  ……

  就这样过了二十日后。

  猗侑彻底被太子申的大手笔给折服。

  心情兴奋的带着新的帐簿,来到了太子申的面前,一条条的念道:

  “货价的稳定和统一,为市场注入了活力,虽说很多货物的价格低了,可几日下来,也让一些商贾明白了您口中提到的,‘薄利多销’的道理。”

  “还有就是,商会高价收粮的举措,使得百姓富有,舍得进市场的人也越来越多。商贾实际上赚得比以往要多,赋税的收入也会跟着增加不少。”

  “就目前的趋势而言,需求的增加,会导致出关前往各国贸易的商队也跟着增加。”

  “吾已将府上的商队全部汇入商会,按照太子的意思,尽可能的从诸侯国中购置粮草、皮毛等物。”

  


  (https://www.biqukk.cc/89474_89474478/6266691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