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 > 第二十七章 芳林之约,洛舍之旧

第二十七章 芳林之约,洛舍之旧


  汉初平元年二月二十八日,司隶洛阳县,皇城,崇德殿。

  在来朝堂的路上,董卓已经在脑海里将弘农之事的解决之法过了两遍。

  他准备将荀攸调去扬州做太守,将华歆召到朝中做侍中,将张辽、高顺、曹性、伍孚调去戍边。

  剩下的人则不足为患。

  他嘴角露出笑意,心道:“那时刘辩小儿可能会哭着向本相求饶吧,反正他最擅长哭了。”

  刘协问百官可有事奏报,董卓心情舒爽,并不着急奏请。

  诸臣见董卓未说话,无人敢发言。

  董卓对此非常满意,他正要奏明大事,身后却站出一人抢先发言,此人正是左将军皇甫嵩。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县人,出生于将门世家,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他是朝廷平定黄巾军的最大功臣,张梁、张宝皆死于其手。

  皇甫嵩没有理会董卓的不满,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对刘协说道:“陛下,我这里有一封弘农王的书信,代为交与陛下。”

  满朝文武闻言大惊,各自小声议论,安静的朝堂上变得热闹起来。

  董卓听着大殿中的喧哗声,心中烦躁,大喝一声:“肃静!”

  他一把夺过皇甫嵩手中的信,将它撕得粉碎,然后将手放在皇甫嵩面前摊开,让他看着碎屑在空中飞舞。

  董卓原本就与皇甫嵩有嫌隙,早就想借机惩治皇甫嵩。他见皇甫嵩居然将刘辩的信带到朝堂上,心中愤怒至极,脸上的横肉也在不断颤抖。

  皇甫嵩却一脸坚毅,心中仿佛已经打定了主意,他又从怀中拿出一封信,对刘协说道:“陛下,臣还有。”

  然后他又看向董卓,一脸淡然地说道:“相国,您要撕的话,我这里还有二十几份。”说着,他解开衣襟,从中调出了一堆书信。

  董卓被他此举气得脸色铁青,握紧的拳头发出“咯吱”的响声,伸手拔出腰间的七星刀,作势要向皇甫嵩砍去。

  文武百官被吓得不住后退,皇甫嵩却一脸平淡,巍峨地立在原地,一副“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的模样。

  董卓将刀架在皇甫嵩脖子上,冷笑道:“好一个不畏生死皇甫义真,我到要看看弘农王都说了些什么。”

  说着,他将卡在皇甫嵩衣襟上的一封信拿了过来,抽出里面的信,读了起来。

  ……

  陛下亲启。

  陛下,臣惶恐,志学之年,深锁未央。儒鸩杀母上,剑杀侍婢,臣与姬侥幸得脱,未敢停留。伍德瑜念及旧情,护臣西至弘农,如洛舍闵公、卢公。

  董崇矩知臣西归,舍府邸,让弘农,容臣一席之地,皆相国之恩。

  出宫未奏,臣之错。谋逆之言,臣冤枉。

  望陛下念先帝情分,芳林之约,洛舍之旧,容臣居弘农一隅。

  臣感激涕零。

  臣表伍德瑜为弘农中尉,荀公达为弘农相,皇甫伯良为弘农长史,华子鱼为弘农治书,张文远、梁义空、苏季安、秦伯瞻、高伯平、曹修明各为弘农校尉,董崇武为弘农卫士长。

  此皆与臣共难之人,望陛下准许。

  臣愿守弘农,抗河东白波,护洛阳一侧。

  陛下仁德,臣面北而跪。

  弘农辩。

  ……

  董卓读罢,一把将信撕得粉碎,冷笑道:“一派胡言,一派胡言。”

  然后他转身看着百官,面色阴冷,喝道:“弘农王所言,你们信吗?”他将手放在刀柄上,作势要杀了与他意见相左的人。

  百官见状,皆不敢言。

  皇甫嵩欲言,刘协挥手示意他不要再激怒董卓了。

  刘协咽了咽口水,像是鼓起勇气一般,说道:“相国,我倒是觉得弘农王说得对。”

  董卓闻言,面色有些不耐,说道:“陛下……”

  刘辩亦举起手示意董横让他说完,“李儒鸩杀何氏,事实如此,且他已伏诛,此事不提。

  弘农王未奏请圣意,私回封地,虽情有可原,亦要罚三年俸禄。

  董崇矩主动让出弘农城,精神可嘉,赏黄金万两。相国教导有方,亦赏黄金五万两。

  孤任命皇甫将军为弘农傅,其他人才皆若弘农王所说。”

  “陛下……”

  董卓虽然得了黄金,但似乎还是有话要说,刘协同样示意他让自己说完,“孤六岁时,与弘农王在芳林园约定,一人为帝,另一人绝不反叛。

  孤八岁时,与弘农王为张让、段珪挟持,后为卢公、闵公相救。行至洛舍,只寻得一匹马,众人皆让卢公带弘农王先走,弘农王不愿舍孤先走,后又找到一匹马,弘农王与孤才出发,尔后遇到相国。

  所以,弘农王断不会谋逆。”

  刘协开始还有一些紧张,说到后来,言语慷锵有力,掷地有声。

  一众经历过“十常侍之乱”的老臣忆起往事,皆有些感伤,朝堂中居然出现了抽泣声。

  董卓听着刘协的话,心中道:“若弘农王未等陛下先行,我未同时遇到两人,是否还会再行废立之事?应该还是会的,毕竟想要掌握权力,需要一个小皇帝。”

  这时,一直站在董卓身后的王允站出来,说道:“陛下仁德,臣以为左将军仁爱谨慎,尽忠职守,确实是弘农傅的不二人选。”

  百官见王允站出来,纷纷附和,他们见九岁的刘协能讲出这般话,心中感怀社稷有救,大汉未亡。

  虽然百官对刘协的话非常赞同,但他们知道最后拍板的还是董卓。

  一时间,众人的目光皆看向董卓,他并未讲话,便已是殿中的焦点。

  只见他缓缓张口,说道:“陛下仁德,愿意宽恕弘农王。百官忠义,知陛下诚乃明主。然本相不同意。”

  言毕,他拿出早已拟好的圣旨令人呈给刘协。

  刘协望着圣旨上的内容不住叹气,最终说道:“那便依相国之意吧。”

  董卓闻言,大笑而去,独留刘协与百官无奈地站在原地。

  如今这崇德殿内,果真是董卓一家之言。

  刘协命人将董卓拟的圣旨盖上玉玺,加急送往弘农城。

  董卓在朝堂大发神威,众人奈他不得,弘农城该何去何从?


  (https://www.biqukk.cc/74_74596/4843557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