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明末之再造天朝 > 532.卧底(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532.卧底(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刑天战队是在承天府追上李自成的,不过他们并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

  李自成在承天府并没有下船,周围密密麻麻的大军将李自成护的严严实实,基本找不到渗透的机会。

  周智义安排人偷偷找上了潜伏的卧底,并约定了时间与他见面。

  晚上,在卧底安排的人员接应下,周智义来到了一艘停靠在汉江边上的中型战船上。

  说是战船,其实不过是普通的民船改装过来的。

  襄阳一带经历过多次战火,战船早就在历次战争中损失殆尽了。朝廷肯定没有多余的钱来重建战船,所以无论是哪一方,水战的时候都是用的民船。

  好在这个时代的水战大多以冷兵器为主,特别是内河水战,很少能够用到大炮,与海上完全没法比,所以把民船拉过来稍微改装一下就是一艘战船了。

  这段时间,李自成也是花大力气赶造了一大批战船,不过制造标准就比较低了,而且也没有阴干、上漆那套说法,不沉、能用就行。反正是要上战场的,搞不好就会被击沉了,修那么好也没用。

  当然这不包括李自成的龙舟。

  为了彰显自己的皇帝威仪,李自成的龙舟修得是又高又大。并且船头、梁柱等地方雕刻了很多龙型图案,金漆是刷了一道又一道。

  用的木料也是上好木材,而且是阴干多年的,绝对不是仓促赶工的次品。

  为了这艘龙舟,大顺军征集了襄阳地区,甚至荆州地区的无数能工巧匠,日夜赶工,终于在出征前完工了。

  龙舟上极尽奢华,李自成喜爱的妃子们也住在上面随同出征,更有宫女、侍卫数百人,简直就是一处小型的行宫。

  夜色中,龙舟上灯火通明、莺歌燕舞,隔着老远都能听到隐隐传来的丝竹声。

  周智义找的内应叫宋明权,很早以前就是监察司派往大顺军的卧底,后来监察司改制后关系转到了暗影司门下。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宋明权得到了李自成的信任,成为亲军中的一名校尉,执掌这艘战船。

  其实当初监察司派往大顺军的内应还有好几个,但是这些年下来能够活下来,并走上关键位置的只有宋明权。

  因为宋明权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他是陕西米脂人。

  宋明权一家在荒年逃到了京师,后来机缘巧合下去了济州岛。他们一家人比较幸运,都活下来了,并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后来宋明权参军,被监察司看中,秘密招走进行培训后安插到了当时的闯军中,这一去就是几年。

  为了保密,无论是他的战友还是家人,都以为他执行任务牺牲了,根本不知道他现在已经成了大顺军的一名中级将领。

  当这个卧底,宋明权是心甘情愿的。

  没有鲁若麟,宋明权一家早就饿死了,更加不可能过上有地、有房的美好日子。所以当监察司找到他,希望他去当卧底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宋明权在安国军学了不少东西,还学会了认字、写字。有了这个优势,加上陕西米脂老乡的身份,他在大顺军里的发展非常顺利。几年时间就从一名普通士兵升到了校尉,更是被编入亲军护卫李自成的安全。

  在船上的一处隐秘空间里,宋明权略显激动的向周智义问道:“家里还好吧?”

  周智义笑了笑,“好得很,蒸蒸日上,马上就要天下太平了。”

  宋明权点点头,“那就好,那就好。”

  周智义拿出一封信,提给宋明权,“这是你家里的情况。规矩你知道,他们以为你已经死了,所以不可能写信给你。”

  “有这就足够了,足够了。”宋明权迫不及待的接过信,拿出一张纸立马就看了起来。

  对于这些身处敌营的卧底,安国军隔段时间就会将他们家人的情况告之,可以很好的稳定卧底的情绪,防止发生意外。

  信中详细写明了宋明权家人的情况。

  他的父母身体还不错,只是早年的困苦生活大大透支了他们的身体,年纪大了以后已经不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了。好在现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即使他们不能劳动也不用担心饿肚子。

  宋明权的弟弟也成家了,并且有了儿子。因为是烈士家属的原因,宋明权一家有二十亩的免税田,每年官府还会在农忙时派人过来帮忙,一家人的生活安定而又富足。

  宋明权的妹妹也嫁人了,嫁给了城里的一名工匠,成了一名城里人,住上了小别墅,日子也是过的美滋滋的。

  宋明权看着信,心里是即满足又遗憾。

  家里的大事他都没有参与并见证,也不能在父母身前尽孝,实在是非常惭愧和遗憾。同时他也为家人能够过上现在的日子感到高兴和满足,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不知不觉中,宋明权的眼角流出了泪水。

  快速将信看完,宋明权抹了一把眼泪,将信放到蜡烛上点燃烧掉。

  “让周大人见笑了。”宋明权不好意思的说道。

  “无妨,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宋兄为了我们的大业甘受危险、困苦,实在让我等佩服。”周智义正色道。

  “时间紧迫,我现在就将李自成的情况告诉你。”聊完了私事,宋明权立马开始严肃起来。

  “宋兄请讲。”周智义连忙挺直了身子。

  李自成的护卫大军看似比鲁若麟的亲卫大军要多很多,其实在严谨度上来说却远远不如。

  毕竟大顺军鱼龙混杂,纪律也是最近才稍微整顿了一下,从根子上来说依然是一群农民军,散漫、随性、粗枝大叶不是一下子就能改掉的。

  这一点,从周智义轻易来到亲军大营内部就能看出来。

  宋明权不过是派出了一名亲信,报上名号,就把周智义带到了船上,一路上可以说连像样的检查和审问都没有。

  当然,也许是因为周智义是孤身一人,大顺军没有引起重视。如果是一群人,可能就不是这样的待遇了。

  周智义目前所在的这条船,离李自成的龙舟直线距离不过六七百米,已经是非常近的距离了。

  这六七百米的距离之间有几十条船阻隔在其中,那些才是李自成真正的亲信,跟随多年的老兵们。

  从水上发起进攻,看似有很多有利条件,但是想要真正靠近李自成的龙舟却没有那么容易。

  为了保证李自成的安全,除了固定护卫在龙舟边的几条船,其他船只是严禁靠近的。

  就连每日往返龙舟运送补给的船只,也是由李自成的绝对亲信亲自护送的,想要通过补给船混上去基本不太可能。

  整个李自成的中军大营,外围比较松懈,但是真正的核心防守还是比较严密的。

  虽然从水上发起进攻比较困难,但是周智义依然倾向于从水上突袭。因为不管成功与否,撤退都是一个大难题,而从陆地上撤退无疑比水上难得多。

  周智义不怕牺牲,但是在可能的情况下,他并不想让身边的弟兄成为死士。

  虽然从水上撤退同样危险重重,但是机会还是比陆地上大一些。现在周智义需要做的是,如何把参与行动的人神不知、鬼不觉的弄到这艘船上来。

  “你能够在上面不察觉的情况下弄多少人上船?”周智义问道。

  宋明权想了一下,报出了一个数字:“最多不能超过三十人。”

  “三十人?”周智义皱起了眉头。

  这个人数有点少,即使上了李自成的龙舟,不能快速找到李自成的话,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

  “不能再多了。亲军这边管理比较严格,人员变动太大很容易引起其他人的警觉。”宋明权解释道。

  周智义点点头表示理解。

  这还是因为李自成的大军管理松懈,才能有这个空子可以钻。要是鲁若麟的亲军,一个人的变动都会引起重视,更不用说三十人了。

  “你准备怎么弄?”周智义问道。

  “过几天经过沙洋镇,当地权贵有一批金银财宝送于我的上司确山伯王良智。确山伯让我安排人手前往接收,到时候我会派三十人去沙洋镇。你可以先将人手安排在沙洋镇等候,在这三十人到达后,我的亲信会持我的命令让他们去别的地方公干,由你的人把财宝运回来。这样的话,你的三十个人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留在船上了。”

  宋明权说出了谋划已久的办法。

  “你的亲信可靠吗?”周智义还是有些不放心。

  “绝对可靠,他的命都是我救的,为人也很本分。而且他也不知道我们的谋划,只是以为你们是来投靠我的。”宋明权解释道。

  “嗯。小心驶得万年船,一定不能大意了。”周智义叮嘱道。

  “放心,在事情没有成功之前,我可不想被发现了。”宋明权笑了笑。

  “一定要小心,多备几条小船,不管成功与否,我们都要活着离开。”周智义申请严肃的说道。

  “明白。我还想回去看看侄子,为父母尽孝呢。”宋明权故作轻松的说道。

  周智义和宋明权都明白,一旦动手,活下来的希望非常渺茫,但是为了安国军的伟大事业,他们都决定义无反顾。

  第二天,周智义就离开李自成的中军大营,返回了刑天战队的秘密营地。

  从三百名队员中,周智义挑选了能力最强、最精通水性的二十九名队员,加上他自己,组成了这次的斩首行动小组。其余的队员则在外围接应,掩护斩首小组撤退。

  几天后,在沙洋镇一个约定的偏僻地点,外面等候了一天的周智义终于等来了宋明权的亲信。

  这名亲信按照宋明权的吩咐,将前来接收财宝的人派到荆州公干,让周智义他们前往沙洋镇接收财物。

  此时的沙洋镇遍布大顺军的人,好在这名亲信有正式的文书,顺利的将周智义等人带到了宋明权的船上。

  这名亲信是一个非常稳重、沉默寡言的人,根本就不问周智义等人的来路,只是遵照宋明权的命令办事,省去了周智义的很多麻烦。

  对于突然多出来的三十个人,宋明权的手下们虽然好奇,但是也没有觉得不正常。

  这段时间加入大顺军的人不少,都是通过各种关系跑来图谋飞黄腾达的,见的多了自然就见怪不怪了。

  何况李自成也希望壮大声势,形成天下景从的景象,对于加入的各方势力是大开方便之门,各路牛鬼蛇神纷纷跑来混个一官半职,确实有了点天下共主的味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周智义的区区三十人一点都不显眼。因为部下人数没变,领取的给养还是原来的数目,甚至都没有惊动上官。

  虽然周智义等人上了船,但是一直没有找到靠近李自成龙舟的机会,只能耐心的等待。

  与此同时,长江和汉水上的大顺军和安国军终于交上手了。

  为了应对李自成的两路大军,安国军同样兵分两路,各布置了十万人马,沿长江和汉水一线层层阻击,暂时把大顺军拦在了牌洲镇和汉川镇一线。

  安国军的阻击力度并不大,目的是要迟滞大顺军的行动,打击他们的士气。鲁若麟为大顺军设定的决战场在武昌、汉阳一带,现在的战斗只不过是开胃菜罢了。

  大顺军在与安国军交上手之后才明白安国军的难缠。

  比起大顺军的叫花子部队,安国军可谓是精锐之师。虽然安国军人数远远不如大顺军,但是取得的战果却丰厚得多。

  往往大顺军几千上万人都不能击败安国军的千人部队,而且伤亡比非常悬殊。

  如果不是安国军有意识的放弃地盘撤退,大顺军的士气绝对会打得崩溃。

  大顺军花费巨大代价打造的水师在安国军面前同样没有占到便宜。

  安国军的巨舰虽然无法开进内河,但是安国军的战舰上安装了很多小型火炮,在地利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安国军战舰的损失反而比大顺军小得多。

  好在李自成从来不心疼那些炮灰部队,虽然伤亡比安国军大得多,但战线还是在向武昌前进,这已经让李自成很满意了。


  (https://www.biqukk.cc/74_74561/6470890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