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明末之再造天朝 > 544.满清与西域(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544.满清与西域(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大华一统天下重新点燃了百官们心中的雄心壮志,不说大顺军残部逃往北方,重新站起来的大华也需要通过征服草原来震慑北方那些异族。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是武将们的终极梦想,只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力在背后支撑,再天纵奇才的将领也不可能在农业时代征服茫茫草原。

  华夏历史上有过多次征服草原的记录,但几乎都是昙花一现,没能实现长久的统治。

  所以仅凭武力征服,不施加政治和经济影响,华夏不可能真正将草原游牧民族变成自己的子民。

  鲁若麟采取的办法就是软硬皆施,一方面出动武力严厉打击任何试图通过抢劫发家致富的草原势力。另一方面又通过加大对草原的物资输送,缓解草原上的民生困难。

  并且大华对待草原民族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交易更加公平,严禁欺行霸市、坑蒙拐骗,并且有官方进行监督、处罚。与草原的贸易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赢得了牧民们的信任。

  在鲁若麟看来,大华与草原在出产上是非常互补的,完全可以实现共赢。而且大华作为主导方,在双方的贸易中占据绝对的主动权,鲁若麟需要做的就是分出一部分利益给牧民们,而且确保这些利益能分到底层的牧民手上。

  时间长了,当草原的经济与大华深度捆绑,再想分开就没那么容易了。

  草原上的普通牧民离开部落的支持与帮助就无法活下去,他们也因此深受部落头人们的控制。大华要做的就是帮助这些牧民们自立,在这些牧民们遇到困难时为他们提供帮助,这样他们就会逐渐摆脱头人们的控制,成为大华的子民。

  草原牧民最怕的就是黑、白、黄三灾,一旦遇到这样的灾害,家畜大量死亡,牧民们就会大量饿死。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望头人们救济牧民是不可能的。

  草原经济单一,权力机构松散,根本没有华夏那样的组织动员能力。在大的灾害面前,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想要度过灾害,必定是尸横遍野。

  在大华建立的第三个年头,北方草原就遭受了一次猛烈的雪灾,大量牲畜被冻死、饿死,牧民们陷入了绝境。

  按照以往的经验,遭受这么猛烈的雪灾,草原牧民们想要活下去,只能抛弃老弱病残,并前往中原抢劫,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但是大华在得知草原受灾之后,对于边境地区的牧民们进行了救济,无限量收购他们手里的牲畜,即使是冻死、饿死的牲畜也要。

  反正北方的冬天异常寒冷,不用担心肉变质。

  而且大华购买这些受灾的牲畜价格开的还比平时高那么一点点,付出去的也都是粮食、布匹等草原上急缺的物资,令受灾的草原牧民们异常惊喜。

  如果手头上没有牲畜可以交易,大华对前来投奔的牧民们也是全力救济,来年这些牧民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来偿还借贷的物资。

  大华的救济是全方位的,在整个草原边境上设立了多个救助点,敞开怀抱接纳前来投靠的牧民们。

  随着大华救济牧民的事情传开,甚至是草原深处的牧民也开始向大华迁徙,为的就是能够度过难关。

  控制着草原的满清和部落头人们,当然不希望大华将草原上的人心都拉走,疯狂的阻止牧民们向南迁徙。

  只是满清和头人们不能为牧民们提供度过灾害的物资,就始终无法阻止牧民们向南寻找生的希望。

  在这场人心争夺战中,大华凭借着深厚的实力,让众多牧民们背弃了满清和大部落,投向了大华的怀抱。

  大华不仅为这些投靠过来的牧民提供安全保护,还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为牧民们划分了草场。

  这些牧民除了上缴的赋税,其他劳动所得都归个人所有,比起以前在头人手底下放牧简直是天壤之别。

  而且大华还将研究出来的青储技术传授给牧民们,使得牧民们完全不用担心冬天牲畜们的饲料问题。

  不仅是青储技术,还有优质牧草的培育、兽医的指导,大华为了让牧民们多产牲畜可谓是操碎了心。

  在产品上大华也指导牧民们从简单的提供牲畜和毛皮,发展到提供毛、角、奶等更多有价值的产品,收入比以前高出了很多。

  大华如此尽心尽力的为牧民们提供帮助,除了争取人心之外,也有现实的需求。

  随着大华的内部市场不断壮大、繁荣,对于各种物资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特别是草原上的出产,可谓是有多少要多少,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说到饲养牲畜,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技术,汉人比起牧民们还是要差一些。既然自己生产的无法满足需求,帮助牧民扩大生产就成为现实的选择。

  从结果来说这个做法还是效果非常明显的。

  大华得到了各种草原物资,牧民们的生活水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高,生产积极性也大大增加。

  而且通过这种产业链的连接,牧民们被深深的捆绑在了大华的战车上,再也离不开,也不想离开了。

  在牧民们尝到了被大华统治的甜头,再想让他们重回以前的生活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为了保护现在的生活,这些牧民们抵抗起原来的部落比大华还要坚决。谁要是想夺走他们的牲畜和牧场,必须从他们的尸体上跨过去才行。

  有恒产者才有恒心。

  大华在归附牧民中的号召力无比强大,只要告诉他们需要抵抗满清和大部落的进攻,这些牧民们表现得无比积极和英勇。

  什么同胞之情、族群之别,在现实的利益面前通通都是浮云。

  谁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这些牧民们就为谁效力。

  当然,仅仅是在边境上“圈养”牧民依然无法满足大华的需求,大华的最终目的是将整个草原都变成大华的原材料基地。

  所以大华开始在草原上修路和建立定居点,以此来逐步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向草原深处扩张。

  这种蚕食是大规模和有计划的,基本上路修到哪里、定居点建到哪里,那里的牧民就会慢慢向大华靠拢,逐渐脱离满清和部落头人的控制。

  大华控制草原与以往朝代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从草原源源不断的获取利益,也为持续的投入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钢筋水泥在征服草原的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建成的水泥路和水泥城堡使得满清和大部落想要破坏都困难重重,更不用说攻陷了。

  一个一百多人坚守的城堡足以硬抗上万人的骑兵攻击而不会在短期内陷落,足以支撑到援兵的到来。

  满清和草原上的大部落也组织过几次大的会战,想要将大华伸向草原的魔掌斩断。

  可惜在大华已经强大起来的骑兵部队和火器面前,无疑输得一塌涂地。

  在大华强大的实力和更得人心的策略面前,草原早已是大华的囊中之物。

  在大华不断的打击之下,满清的势力范围不断后退,直到退居西域。

  华夏历史上评价一个王朝是否强盛,能否控制西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西域无论从战略位置还是实际需要,鲁若麟都不会让其脱离大华的掌控。

  虽然现在海运贸易繁荣,全球航线也已经建立,但是并不代表古老的丝绸之路就没有价值。

  作为东西亚交汇的节点,西域是华夏抵御和开拓西亚的最前线。

  西域本土没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势力,满清凭借自身实力,在进入西域的第一时间就站稳了脚跟。

  只是西域人与满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种,想要短时间内融合在一起是不可能的。所以满清在西域的统治并不牢固,完全是凭借武力震慑着西域各族。

  为了维持自身庞大的钱粮消耗,满清对草原和西域各族的盘剥可谓下手极狠,早就引起了各族人民的不满。不是没有人试图反抗,但是在满清强大的武力面前全都飞灰湮灭了。

  既然自身无法对抗满清,自然不乏头脑灵活的人找大华寻求帮助。

  以前大华的精力主要放在统一国内并整顿内部上,实在没有多的精力为西域人提供帮助,最多给西域人一些武器装备上的援助,算是将这条线维持住。

  现在大华内部已经初步整顿好了,国内的地方武装也基本被消灭,大华终于有精力插手西域的事情了。

  以大华现在的武力,想要征服西域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但是打仗并不是只考虑军队实力,还要考虑后勤补给的因素。

  从大华到西域路途遥远,补给线只能通过狭窄漫长的河西走廊。以目前的交通运输条件,从西北运送物资到西域,路途的消耗就要十去六、七,损耗实在太大了。

  说一千道一万,想要真正将西域纳入统治,依然绕不过交通问题。

  而且这个投入是必须的,否则即使将西域拿下,后续的统治成本也太高,无法维持长期、有效的统治。

  华夏历史上有太多经验教训了。

  当王朝强盛时西域基本掌握在中央手中,一旦中央衰弱或者陷入内乱,西域马上就会脱离华夏的掌控,甚至成为敌对势力的重要根据地。

  可以说华夏历史上从来没有真正将西域同化过,那里离华夏核心区域太远了,无论是移民还是遥控指挥都显得有些鞭长莫及。

  想要将西域变成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向当地大量移民,使汉人占据绝对多数,并将各个少数民族逐步汉化,这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路必须修,哪怕投入再多也要修。

  要是大华的国土面积连原本的满清都比不上,那鲁若麟又有什么脸自称为穿越者。

  有了鲁若麟的意志,以及朝廷的支持,二十万西北边军立马化身为筑路大军,开始修建从西安到西域长达几千公里的水泥路。

  除了西北边军,朝廷还雇佣了数百万百姓参与这条连通内陆与西域的大动脉建造工作,进展可谓异常神速。

  这条大动脉以最高标准修建,道路宽阔笔直,四轮马车也可以在上面飞驰。

  最先建成的是西安到西北张掖这一段,凡是道路建成的区域,大华对地方的控制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以往中央想要向西北用兵,没有几个月的时间准备和行军根本就达不到。现在有了新公路,半个月之内朝廷就可以调动数万大军抵达,反应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沿新公路布设的几百个堡垒,既是大华控制地方的基石,也是一个个的贸易点,极大的增强了大华的影响力,将散落各处的少数民族逐渐聚拢在身边。

  满清自然知道这条新公路对自己的威胁,无数次想要破坏大华的公路建设,但是基本败多胜少,只能无奈的看着公路一点点的向西域延申。

  被逼得无路可退的满清在大华四年尽起大军,发起了对大华的决战。

  在这场关系草原和西域归属权的大战中,满清在面对大华的二十万大军时遭到了麾下蒙古人和西域人的背叛,惨败而归。

  最终除了少数人逃往西方和北方,满清这个强盛一时的政权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当然,满清在草原和西域这些年的统治对大华还是作了一些贡献的。

  至少那些反抗最激烈的人几乎都倒在了满清的屠刀之下,现在西域和草原上掌权的人基本都是有意与大华合作的。

  之所以这些人愿意与大华合作,也是对大华这些年的对外政策有一些了解和信任,知道大华不会一味的压榨他们,反而会提供不少的机遇。

  草原和西域历来都是一盘散沙,很少有强大持久的本土政权,被外来势力征服并统治是历史的常态,并不是不能接收。

  他们想要的无非是不能被完全边缘化,并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利益,而这些大华都能给予他们。所以大华携大胜满清之威,非常顺利的就入主了西域和草原,将其纳入大华的统治范围。

  西域到手,南边的青海和西藏在一年后也顺其自然的纳入了大华的统治,华夏的传统势力范围再次统一在了一个政权之下。


  (https://www.biqukk.cc/74_74561/6394984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