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希腊的罗马之路 > 第一百三十二章 战争收尾

第一百三十二章 战争收尾


  “现在的欧洲,各个国家都享受着繁荣”索尔兹伯里脸色严肃道。

  “各大国都不希望打破这种和谐的局面”

  “俄国人一旦注意力被重新拉回欧洲,希腊的利益同样会受损”

  索尔兹伯里所谓俄国人的注意力,是意有所指的。

  在1881年的柏林会议后,欧洲各国在柏林达成了一致意见,维持欧洲目前的局面。

  说的直白一点,意思就是,别想在欧洲搞事情,都安分一点。

  针对俄国人的意图非常明显。

  俄国这个国家,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对于土地的无穷无尽的贪婪-凡是俄国的邻国,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和俄国打过仗,遭受过俄国的入侵。

  扩张就是俄罗斯这个国家的生命。

  这并不是俄国人本性残暴贪婪,而是这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

  俄罗斯这个国家存在着严重的短板-地处内陆,纬度高,气候寒冷。

  俄国的崛起历史,就是一部寻找温暖港口的历史。

  从瑞典手里,俄国得到了圣彼得堡。

  从奥斯曼土耳其手里,俄国得到了克里米亚和乌克兰。

  但是,上帝就好像和俄国人开了个玩笑-找不到一个优良的,航运便利的暖水港。

  无论是圣彼得堡,还是克里米亚,虽然确实是优良的港口,这些港口却都有严重的弊端—港口的咽喉控制在别人的手中,极容易被掐断。

  彼得大帝打败了瑞典人,得到了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波罗的海进入大西洋的门户,丹麦挪威海峡,极容易被人封锁。

  叶卡捷琳娜大帝,得到了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但是,黑海进入地中海的必经之地,是博斯普鲁斯海峡。

  无论是黑海,还是波罗的海,都是半封闭性的海洋。

  在1881年的柏林条约后,俄罗斯眼看着欧洲没有机会扩张了-柏林条约已经封死了这个可能。

  俄罗斯就继续向东方扩张,开始追求太平洋的港口,在亚洲进行扩张。

  为了这一战略,特意提出一个“黄俄罗斯”的构想。

  索尔兹伯里隐含的意思,就是,希腊的战争行为,可能把俄罗斯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回欧洲来。

  而这是欧洲各国,无论是德国还是奥匈,同时也包括英国,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一旦奥斯曼被战争蹂躏得分崩离析,俄罗斯自然是更喜欢欧洲的港口-君士坦丁堡。

  而不是远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

  所以,索尔兹伯里的话,是一种隐含的威胁-希腊不要做出大家都不喜欢的事情来。

  君士坦丁不由得赞叹,索尔兹伯里这位英国外交大臣,其职业素养。

  要把威胁性的、令人反感的话语,说的隐秘而含蓄,需要精妙的语言艺术。

  尤其是面对君士坦丁这么一个刚获得辉煌胜利的军事将领。

  从索尔兹伯里的言语中,君士坦丁知道,英国人这是有意调解希奥战争。

  君士坦丁也没有奢望,仅仅一战,就把奥斯曼消灭。

  谈判肯定是要谈判的。

  但是,希腊的军队仍然要继续军事行动。

  色萨利军团不过是在边界击败了奥斯曼军队,除了萨洛尼卡,其他的奥斯曼的领土,希腊完全没有控制。

  目前为止,萨洛尼卡地区的激战,还在进行中。

  此时谈判,在谈判桌上谈什么?

  战场上没有拿到的领土,谈判桌上也不需要提,不可能又人同意的。

  万一哈米德二世咬咬牙,从国内征召士兵,继续打下去,反而平添波折。

  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数量在二十万左右,除了和希腊伊庇鲁斯军团对峙的约阿尼纳城驻军,进攻萨洛尼卡的两个师,奥斯曼帝国在保加利亚、塞尔维亚边境,高加索地区,君士坦丁堡地区,任然有10万左右的军队。

  尽管损失了一个军团,八万人,奥斯曼仍不是一个没牙的老虎。

  只是,大英帝国的颜面,也不是随便驳回的。

  君士坦丁口中应和着索尔兹伯里:“侯爵阁下,您说得有道理,但是,希腊人只是希望能够和他们的同胞在一起”

  “这并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

  索尔兹伯里看着一脸和善的君士坦丁,似乎是符合自己的意见,马上结束战争一样,但是言语中的含义,却也同样丰富。

  希腊人只是希望和他们的同胞在一起,这话好像是指引起希腊和奥斯曼帝国战争的克里特岛民众。

  但是这个希腊人,同样也可能是指生活在北伊庇鲁斯、萨洛尼卡、色雷斯、君士坦丁堡、小亚细亚爱琴海沿岸等地的希腊人。

  “那么殿下是同意现在就和奥斯曼帝国进行谈判了?”索尔兹伯里继续道。

  “可以由两国的首相(大维齐尔)在伦敦进行谈判,我乐意看到此事”君士坦丁只能回应道。

  此时的大英帝国,希腊真地拒绝不了。

  “仁慈的举动,殿下”索尔兹伯里高兴地胡子翘动。

  ········

  索尔兹伯里离开后,君士坦丁马上将自己同意两国谈判的消息通传雅典。

  当天,索尔兹伯里就和特里库皮斯首相一起,乘船前往英国,与奥斯曼就战争问题进行谈判。

  在经过两天的休息后,色萨利军团的士兵们再次踏上征途,第二师前去支援萨洛尼卡,结束奥斯曼军队对萨洛尼卡的威胁。

  至于其他的部队,则是转战北伊庇鲁斯,配合希腊伊庇鲁斯军团,拿下约阿尼纳城。

  携大胜之威,在伊庇鲁斯军团的辅助下,色萨利军团攻克伊庇鲁斯地区的首府-约阿尼纳。

  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希腊军队就席卷了防守空虚的阿尔巴尼亚。

  在战前,由于阿尔巴尼亚方向没有威胁,艾德蒙将阿尔巴尼亚的守军,尽数抽调进入自己的马其顿军团。

  希腊军队在阿尔巴尼亚的军事行动,几乎没有招致什么像样的抵抗。

  在第二师行军即将到达萨洛尼卡城时,得到消息的奥斯曼军队指挥官,明白大势已去,这两个师,为了快速攻克萨洛尼卡,在艾德蒙的催促下,数次强攻有机枪防守的第一师阵地,伤亡惨重,人员损失几乎过半。

  即便没有第二师的援助,他们的进攻也已经难以持续下去了。

  为了避免无谓的损失,奥斯曼聚集在萨洛尼卡城外的军队主动退却,脱离了与希腊军队的接触。

  由此,希腊军队占领的奥斯曼领土,有北伊庇鲁斯,整个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的爱琴海沿岸。

  为了不进一步刺激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君士坦丁特意命令军队,不要进入马其顿北部地区,因为这些地区距离两国较近。

  两国战场上的直接军事行动宣告结束。

  


  (https://www.biqukk.cc/42381_42381332/5732458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