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一品锦卿 > 第一百一十五章:却被傍观冷笑微

第一百一十五章:却被傍观冷笑微


顾清宁被他这莫名其妙又理所当然的态度逗笑,“反正是你活该……”

        钟离用扇子敲了一下她的额头,佯嗔道:“反正我是看出来了,你们家啊,就尽是狠角色,一个比一个狠……哦,不,小清风还是有很有趣的……”

        他自顾自说着,一转眸,却见顾清宁面上有泪光忽现,一时失措:“怎么了?不就是敲了你一下吗?就哭啦?顾郎中大人什么时候这么脆弱了?好啦,我敲自个一下,给你赔罪行不行?”

        顾清宁一侧身,投进他的怀中,双臂拥抱住他:“子楚,一切都毁了……”

        “你能度亡灵,却不能驱逐人的心魔,但生而为人,平生所惧或许根本不是鬼怪妖魔魑魅魍魉,而是自己心里的魔障……”

        “或许,我只能这样,走得越来越远,终有一天不会再做自己杀人的噩梦,却已亲眼目睹每一场感情的破碎,我在意的,我爱的,终会尽皆离我而去。”

        “我不会。”

        “可是对不起,我没有爱上你。”

        ……

        在芝景庭留宿一晚,次日一早,她没有归家,而是直接去上朝。

        顾清桓也是独自乘朝廷下配的官车去赶朝,没有与顾青玄同行。

        这一日,三顾在朝上见了面都没有交集,顾青玄也没有顾得上安抚他们情绪什么的,早朝上,他忙着在与殷济恒一唱一和,向皇上表述“报效令”的收效之卓著,称扬御史台至今为“报效令”所立功劳……

        之后说着说着,自然要与百官一起称赞殷济恒的种种大功,眼神交汇,一个个预演好的同党开始上前上书向皇上建议正式确立殷济恒为新任丞相。

        皇上情绪莫测,只说容后再议。

        散朝后,他又让殷济恒到御书房见驾。

        自前任一国之相死后,国事皆由皇上亲自定夺,百官的奏折送进了御书房,堆积在龙案上。

        皇上看看案上的奏章,对殷济恒道:“一国之治只靠一人是不行的,朕也觉得应该早日立相,只是前有卢元植那般狼子野心的权臣,朕实在难以释怀,故而久久做不了这个决定……如今百官尽推举殷卿你升任丞相一职,殷卿你功勋卓著,众望所归,的确是新任国相的不二人选,可是朕还是有点担心呐……”

        殷济恒连忙拜倒,恳恳窃窃,虔诚叩拜道:“老臣对陛下的忠心可昭日月!就算不为相,老臣也会为陛下效忠此生,终生以陛下为先,永无异心!还望陛下明鉴!老臣愿为大齐誓死效忠!”

        皇上面露微笑,道:“殷大夫平身吧,放心,朕信你。”

        他再次三叩,又行一遍大礼,方从地上站起来。

        皇上的手溜过那些已经批复好的奏章边缘,道:“政事堂确实不宜再空下去了,让殷卿你入主政事堂,为朕协理国事也未为不可……”

        他心头大喜,正欲谢恩,不曾想皇上还有后话,他突而转向殷济恒问道:“殷卿,你认为‘报效令’如何?”

        殷济恒摸不着头脑,只好道:“回禀陛下,‘报效令’为朝廷招回许多可用人才,也充实了国库,解决了国库窘境之困,实是一项奇举,到目前为止皆是利处。但恕臣直言,用‘报效令’解一时之困尚可,却不宜长期实施行,不然必出乱子,于选仕不利,依臣所见,朝廷取仕还是当以科举为重,要振兴经济还需另图更稳妥之国策,如‘报效令’这般,只能算是一场生意,权钱交易不能长久……”

        他是由衷从理而言,然而皇上别有意味,打断他道:“殷卿你说得极对,这就是一场权钱交易,这项朝廷开的买卖的确不会长久,但此时还没到结束的时候,这里照样有利益往来,及时做生意,就讲究做生意的公平性。当下朝上那么多官员,皆忍痛掏腰包,不惜倾尽身家来换晋升之机,而殷卿你却想这样直接当上国相,得到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是不是有些不公平?殷卿你总得付出点什么吧?”

        殷济恒心中被敲击一下,他好像是明白了什么,又像是在为什么感到悲哀,沉默片刻,还是跪下行礼叩,道出本心意愿。

        殷济恒于次日上折,主动将殷家几世经营的生意全部交给户部经管,自此之后,殷家再不经商,除做官所得外,绝不让他自己及家人又一分一毫的外来之财。

        皇上没有要他全部的身家,只是小夺一半,并让殷家的生意尽归国有。

        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

        当然,他也得偿所愿了。在他清理全部生意,上奏交接完之后,皇上立即下了圣旨,册封他为大齐新任丞相。

        殷济恒正式入驻政事堂,从殷大夫变成了殷丞相。

        正如之前顾青玄所言,御史大夫之位,与丞相之位只有一步之遥,他完全可以跨出这一步,结果他也是真的跨出了这一步。

        殷家四世三公,三任御史大夫,到了他这一辈,终于更进一步,完成了几辈人都没完成的事。

        所以,其实,丞相之位对于殷济恒而言,从来都不只是个人权欲的追逐,而是他殷家祖祖辈辈的最大宏愿,他拥有的也不只是一个相位,而是专属他殷家的绝世荣耀。

        ……

        顾清宁没有妥协。

        她所坚持的,就绝不会放弃。

        回到工部,殷韶初来找她,与她商议条陈的事,以为她会就此作罢,她也的确说这事得先放一放,不能操之过急。

        没想到其实她根本没有放弃的意思,反而决心更坚定,丝毫不肯动摇。

        顾清宁不会问他,是否在一开始就知道有关参事进署的那些利益关系,也不会问他是不是也认为她的做法并不可取。

        殷韶初是支持她的,这一点她愿意相信。

        她说她会另寻他法,先平息下来,不作强求。

        晚间归家,听殷济恒说了御书房之事,殷韶初有些讶然父亲也要花银子“买”官,怎样都有些不适应,也劝告殷济恒此举恐怕会伤殷家人的气节。

        可殷济恒主意已定,这相位他非要不可。

        什么贵族之风,什么名门的操守,殷济恒好似都不要了。

        这让殷韶初十分介怀,当然他此时并不知殷济恒实则是另有打算,才作此举。

        准确来说,是顾青玄另有图谋。

        长安城内,权财具备,势力颇深的殷家,将为大齐官场的换血革新打开局面。

        ……

        每个通过“报效令”得官位或得以晋升的官员,在就职一个月后都将经御史台专查司再次审查考核,通过这次考核才能真正确定去留。

        而沈方奕就是因为这一次审查,再次丢了官位,且被治以“欺瞒圣听,谎报实情”的大罪,被彻底革职,打入大牢。

        这次负责考核沈方奕的依然是顾青玄。

        所以,交上审核秉呈的也是他。

        顾青玄交上去的秉呈上指出了沈方奕在次接受专查司审核时所隐瞒的劣迹——在他之前被撤职期间,他儿子沈修霖打死了过人。

        这事情的主要罪责其实并不在于沈修霖,他只是为了自卫而误杀了恶徒。但沈方奕担心这会影响到沈修霖的前程,所以他四处打通门路,将此事压了下去,让官府勿在案情中提到沈修霖的名字。

        这一隐秘他当然连顾青玄都不能告诉,却不知顾青玄怎么查出来的,更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揭穿此事?

        这于顾青玄并无利处,反而有麻烦。

        幸好皇上没有追究顾青玄次审核时未察明的过错,让他继续跟进“报效令”的事宜。

        可是,狱中的沈方奕不会想到,其实顾青玄在得知他被检举的事后,比他还要讶异。

        自己亲手拟的秉呈,自己亲手盖的印,自己亲自呈交上去,为何再次下到自己手中的时候,一打开,除了笔迹与印章仍旧眼熟外,内容却面目全非了?

        当晚,顾青玄将这份折子扔到顾清宁面前,怒斥:“愚蠢!”

        这还是他第一次对女儿这么大的脾气。

        厚面封皮的秉呈砸到书案上,“啪”一声重响,清脆而惊人,落下时划出一道冷厉的风,扬在她面上,在这炎热的三伏天中不失为一阵清凉。

        这次换他站着,她坐着。

        “父亲不是说我思虑浅薄不会先了解对手吗?现在我学会去了解了,去调查了,结果查出什么?我的好舅父,背靠父亲你的工部尚书大人不照样有把柄可抓?不照样是漏洞百出?”她冷静地说着,甚至有些故意在父亲面前炫耀自己有所长益,潜意识里还是希望他认可自己。

        顾青玄坐下来,敲了下桌案,直视她,目光中含带少有的无奈:“清宁,你可知你在做什么?你是在跟父亲作对,你是在算计父亲!”

        顾清宁微鄂,她是真没意识到顾青玄会看得这么严重,她会去查沈方奕,是纯粹地想对付他,去掉这个障碍,得知真相后,她偷进书房模仿顾青玄的笔迹改了他的秉呈,不过是一种较为幼稚的炫耀,想向顾青玄证明自己有“下棋”的能力……

        这下才有所察觉,这后果或许会变得很不好。

        但心中怒气未消,她还是要嘴硬:“我知道,不就跟父亲对待我们一样吗?为了自己的目的,就是算计了,就是用了阴谋诡计!”

        顾青玄情绪有些失控,被她气得抖。

        若此事是别人做的,哪怕对方的目的是将他推入死境,他也不会如此生气。

        可这是清宁啊。

        她所谓的“回击”,足以给他造成很大的伤害。

        “清宁!你好生糊涂!你跟为父赌气,何至于做这种事?你知不知道我之前把沈方奕弄回工部,就是想掌控他,想掌控工部!而你却将他弄走了!”

        “可是我也在工部啊!父亲你忘了吗?我费尽心力当上郎中,以后还会成为侍郎!尚书!我也会成为工部尚书的!我也能掌控工部!”

        “还是父亲你根本不相信我能做到?”

        仿佛是信仰的破碎,她将自己不能承受的事撕扯开来,逼自己接受。

        “不!”他道,摇头,失笑:“若我不信,就不会让你进工部,如此艰难地折腾一遭……”

        她不肯信,也不认可他的话。

        顾清宁含泪走了,只留顾青玄在这间她幼时设计的书房里数了一夜的棋子。

        ……

        顾家变了。

        顾清风初入仕途,三顾早早就在暗中为他打点了御林军中的各层关系,晋王对他也尤为照顾。

        他更虚心谨慎,兢兢业业地做着这个新任副督,在公事上一点也不马虎。加上身手极佳,性格逗趣,刚入御林军几日,便与营中上上下下打成一片。

        每日散职后,他不是与同僚去喝酒玩乐,就是去王府陪王爷练武谈天陪郡主嬉闹游玩,正是处处遂心,好不得意。

        然而,家里在不知不觉中生了变化,不复往日和睦。

        他不在时,府中气氛严肃冷清,那三人已经多日未曾碰面聚,连一顿饭都没有好好坐下来吃过,各自忙着各自的事。

        顾清桓总是深夜醉酒而归,顾清宁就算回到府中也不是待在房内就是埋头在工房做事,顾青玄更为忙碌,很少露面,下人们将三顾的情况暗自观察在心,已知情况不对,只有清风未觉。

        后来他现了家人情绪异常,便想探出究竟,日日准时归家,找他们谈心说话,而他们在他面前总表现地一切如常,只关切他的情况而不谈自己,也不一起共用晚餐,总是忙忙碌碌,来去匆匆。

        六月末的一日,他们却不约而同提早回家,齐整地聚到了正堂。

        因为今日是顾清风的生辰。

        顾清风最先到,今日他特意推掉了御林军同僚的宴请,回来跟家人同过他的第十九个生辰。

        去年因为自身在外,没能过成,他的父亲兄姊在很久之前便答应他,今年会给他补上寿礼,所以他满怀期待,第一个窜回家,候在堂上,等着三顾回来给他惊喜。

        左等右等,等到太阳下山,那三人还没影。

        一般官署散职都是在太阳尚高悬于空的时候,但他的父亲兄姊都是大忙人,他能怎么办呢?

        后来顾清桓先回了,他的郎中院主簿与他同行,是来取他今日遗落在家的文书,今晚得让主簿拟定,所以顺路来拿走。

        唐伯见顾清桓回来了,知道能让顾清风不那么心急了,就赶忙去正门,随口迎道:“大公子回来了,二公子已经在等……”

        谁想旁边的主簿插了一句:“好没规矩的下人,还公子公子呢,你家大公子都当官了,该改口称大人了。”

        唐伯面上的笑容立时僵住,年过半百的人被一生人训得不知所措。

        他是看着顾家姐弟长大的,为人忠厚,尽心尽力,多年如一,只是从来没有意识苛遵这些细枝末节的礼数,被主簿这样一戳,一时慌神,想到顾清桓这些日子的情绪,他连忙应和道:“是是,是老奴失礼了,是该称大人……”

        顾清桓几乎是想脱口道:“父亲在上,岂敢自居大人?”

        然而他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https://www.biqukk.cc/40_40097/171771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