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汉骑 > 第400章 回军

第400章 回军


李信大军出动可以瞒得了崇祯皇帝,可是却瞒不了洪承畴等人。可是洪承畴却是没有任何的办法,十几万大军云集在京师城下,无所作为,这让洪承畴很郁闷。连夜被叫起来的卢象升高起潜等人也是皱着眉头,不知道如何是好。

        不要再等了,立刻领军追击,就算不追击,也要跟在他后面。高起潜尖细的声音想起,他是一脸的怨毒,在他看来,这是一次将李信留在中原的最佳时机,可惜的是,却被眼前的几个人给破坏了,当断不断,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

        可惜了,这个时候要是能进北京城就好了。卢象升微微有些叹息道。北京城和其他的城门不一样,入夜之后,非圣旨,无人能打开北京城,当然,这也是有例外的,可是这样的例外,与洪承畴的大军是没有关系的。

        就算进了北京城又怎样,这个时候宫门都已经落锁了。高起潜冷哼哼的说道。在他看来,北京城还是很容易进去的,他是紫禁城的太监,而且是属于位高权重的那一种,北京城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可以进去的,但是北京城能进,并不代表着皇宫能进。

        李信是没有圣旨就来到了北京城下,就算是没有圣旨,他也是想走就走,征北军一向是不在我朝廷大军序列之中。就算是我也没有办法阻止,除非是圣旨。洪承畴坐了主位,声音极为平淡。深夜的皇宫不是那么好开的,除非是大事生,当年在崇祯登基之前,天启皇帝病重,魏忠贤掌控皇宫,不然君臣见面,以福王为的宗室王公大臣们这才冒着生命危险闯关成功,而当年的洪承畴也曾经历过此事。可是这让他做第二次,恐怕是没这个胆子了。

        哼,正因为如此,这才感到有些问题了。高起潜冷哼哼的说道:既然征北军是能自由行动的,什么时候撤军不好,偏偏要这个时候撤军,这不是有问题的吗?诸位,咱家认为李信这次撤军是有大问题,有阴谋的,我们不能等到皇上的圣旨下来,赶紧是这个时候追击,否则的话,让他的阴谋得逞,皇上那里我们可就交不了差了。高起潜在一边叫嚣起来,众人却是面色愁苦。

        高公公,我们是勤王大军,没有皇上的圣旨,岂能轻易行动,而且那李信逼近是朝廷的征北侯,而不是建奴。我们随便追击,被李信知道了,一怒之下,禀报了皇上,那皇上是处罚我们呢?还是向李信认罪呢?卢象升不满的说道。

        总比放了他们跑了好。高起潜听了之后,顿时气的暴跳如雷,指着卢象升大声的说道:卢大人不追击李信,不会是担心被李信伏击,连命都丢下来吧!莫非一场比试打的卢大人连一点信心都没有,望着李信的旗帜就想跑的远远的不成?

        两位就不要吵了。这个时候,洪承畴说话了,扫了众人一眼,说道:不管怎么样,我们没有皇上的圣旨,就不能追击,谁让征北侯还是朝廷的征北侯的呢?若是敌人,我们自然可以追击,可是现在不行,但是高公公的话也是有道理的,李信深夜撤军,这里面必定是有蹊跷的,我们也不能不防备,可以夜不收连夜监视李信,看看李信的一举一动,明日城门打开,我们立刻去见皇上,请皇上决断。洪承畴想了想,此事还是不能轻易下决定,连夜追击李信,莫说是没有借口,就算是有借口,洪承畴也是不敢这么做的,谁不知道李信此人用兵如神,既然是要连夜撤走,难保他在后面没有什么手段防备追击的军队,到时候,反过来,被李信伏击了一场,那倒霉的就是自己。洪承畴极为奸诈,岂会让这样的事情生?

        恐怕也之恩能够如此了。高起潜等人见洪承畴都已经下了命令,心中虽然不满,但是也只得遵命而行。

        这个李信?居然往北行?不会是想通过喜峰口回去吧!高起潜忽然面色一变,若真是通过喜峰口回去,那就是在众人脸上狠狠地甩了一巴掌了,众人可是刚刚将李信从喜峰口逼到京师来的,这下让李信回去了,这就是赤裸裸的打脸了。

        应该不会。洪承畴脸色也变了变,但是思索了片刻摇摇头说道:他若是从喜峰口经过,张尚书的兵马早就把守住喜峰口,然后我们大军再压上去,李信就是成了第二个建奴了,他不会是这么蠢的。宣府侯家父子与李信关系甚好,他的兵马出入张家口如同无人之境,我看这个李信恐怕是在迷惑我们,他最后还是要从张家口回草原的。

        但愿如此。高起潜心中还是有些不安心,但是却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是冷哼哼的坐在那里,眼珠转动,也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洪承畴却是深深的吸了口气,朝政如此,让他有种无力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感觉朝廷肯定有事,否则的话,李信不可能连夜撤军的。

        蠢货,一群无能之辈。西暖阁内,崇祯皇帝面色阴沉,双目中尽是愤怒之色,死死的望着跪在地上的洪承畴等人,就是站在一边的温体仁王应熊内阁成员和杨嗣昌脸色都不好看。

        原因无他,驻扎在西直门的李信的三万大军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而那洪承畴明知道李信已经离开,却不知道大军紧随其后,只是派了夜不收跟在后面。到了第二天早上,城门刚刚打开,洪承畴这才急匆匆的冲进了皇宫,将准备上朝的崇祯皇帝留了下来,并且小心翼翼的禀报了此事。崇祯皇帝听了之后,才有现在的反应。

        皇上,李信还是朝廷的军队,洪大人虽然现,但是无圣旨,也不好动用军队,进攻征北军的,加上城门紧闭,宫门落锁,洪大人也是无可奈何啊!侯恂在一边解释道。

        洪承畴听了之后,用感激的眼神望着侯恂一眼,感谢他的仗义执言。现在的满朝文武哪个不是这样的,仗义执言的少,落井下石的多。难得侯恂如此帮助自己。

        夜不收现在可有消息传来?崇祯皇帝听了侯恂的解释之后,脸色这才好了点,但是仍然是冷哼哼的问道。李信既然走了,这就坏了自己的好事,看样子只能是抓紧时间行动了,眼瞎也只能是迟缓一下李信大军的行动了。

        到现在为止,臣还没有接到消息。洪承畴听了之后脸色一变,他猛的想起,自从自己派出夜不收到现在,还真是没有收到夜不收的消息。自己只是关心今日的奏对,居然忘了此事,这个时候崇祯问了起来,才现事情有些不对。他是一个久经沙场,指挥了千军万马,也不知道有多少叛逆在他手上消亡的,夜不收就是他的眼睛,现在夜不收到现在还没有回来,事情就有些不妙了。

        恐怕是被征北军现到了。杨嗣昌在一边插言道。

        洪承畴听了之后,抬起头来,冷哼哼的扫了杨嗣昌一眼,依照他的推断,李信之所以突然撤军,又悄悄的离开,恐怕就是与这杨嗣昌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今天洪承畴吃了大亏,被人耍了一家伙,归根结底就是与这个杨嗣昌有很大的关系。

        杨嗣昌好像也感觉到了洪承畴的不善,心中微微露出一丝尴尬来,但是很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拱手说道:皇上,臣想立刻赶往宣府,否则的话,征北军一到宣府,弄不好会造成什么误会,毕竟三万大军也不是什么小的数目。

        嗯,你尽快宣府也是应该的。崇祯皇帝想了想,从一边的剑架上取下一柄宝剑来,宝剑周身金黄,有金龙雕刻其上,明黄色的剑穗荡漾四周。只见崇祯皇帝托着宝剑,交给杨嗣昌,说道:此剑赐予你,可以便宜行事,若有不服者,可先斩后奏。

        周围的温体仁等人听了之后,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这样的宝剑可是不同凡响,崇祯亲赐,先斩后奏,恐怕此去,宣府也不知道要落下多少个人头了。

        恐怕这里面还有其他的故事吧!温体仁心中想了想,虽然忌惮杨嗣昌的待遇,但是还是很罕见的没有说什么。在这个时代,已经过了孝宗时期了,那个时代明朝的士大夫势力极为强大,几乎是到了宋朝时期的模样了,臣子们纷纷以违背圣旨而自豪,为自己能在午门大打屁股而骄傲,一旦有人挨打了,事后此人的声望在士林中传扬开来,被人视之为英雄,若是因此被罢官,在回去的事后,沿途的文武百官都会前往迎接,其声势地位远在野的官员。

        但是到了崇祯年间就不同了,崇祯皇帝极为刚毅,朝廷官员的任免几乎都是他自己做主,这可不是孝宗时期的廷推封驳能比拟的。否则的话,崇祯一朝,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辅和内阁大学士了,这些人,崇祯只要不愿意,就会将其罢免等等,由此可见崇祯皇帝一旦做出了决定,朝廷中是无人敢反对的。

        崇祯皇帝的尚方宝剑很少有人用,以前倒是有一个袁崇焕,利用尚方宝剑一下子就斩了毛文龙,导致现在辽东局势的紧张。现在居然又将尚方宝剑赐给杨嗣昌,这就说明崇祯皇帝准备让杨嗣昌做一件大事。一想到这里,温体仁好像感觉到自己查找到真相,一时间就更加的不说话了。无论是崇祯皇帝或者是李信,都不是温体仁能对付的。

        臣,谢皇上。杨嗣昌双手接过了尚方宝剑,从他颤抖的双手,就能看出他此刻心中的感情。这已经不光光是一柄宝剑,而是承载着崇祯皇帝对他的信赖。这种信赖足以让他这个臣子为崇祯皇帝而死。

        诸位,昨日杨爱卿所说的事情,想必诸位还记得吧!诸位,就按照杨爱卿说的那样去做吧!内阁,即刻拟旨,招陈新甲回京。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对温体仁等人说道。

        臣等遵旨。温体仁等人不敢怠慢赶紧说道。

        崇祯皇帝意气风,摆了摆手,对洪承畴说道:最近高迎祥张献忠等逆贼霍乱湖北一带,洪爱卿可以领军出了。

        臣遵旨。洪承畴不敢怠慢,赶紧应了一声,只是嘴巴张了张,本来还想说什么,最后想了想,还是冷静了下来。

        彦演,你刚才好像有话说啊!众人出了西暖阁之后,温体仁喊住了洪承畴笑呵呵的说道。

        回阁老的话,下官只是猜测李信到底是去了什么地方?洪承畴心中转过了无数个年头,这个时候听了温体仁的话后,赶紧说道。

        不是朝张家口杀去了吗?李信出入张家口一带,可是犹如无人之境。温体仁若无其事的说道。

        下官以为事情没那么简单。李信此人奸诈,更何况,从京师到张家口,也是有那么长距离的,李信走张家口,难道就不怕夜长梦多吗?洪承畴想了想说道。

        那你认为他会走哪里?喜峰口?那个地方,兵部尚书可是加强了防御,听说关外建奴还在外面守着呢?李信从张家口走,弄不好还能获得一点粮草,走喜峰口,可是得不到多少粮草了。温体仁闻言一愣,笑呵呵的摆了摆手,说道:李信是不会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的。你啊,多虑了。

        李信是能常人所不能,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走遵化这条线啊!洪承畴还是有些的担心。他与李信并没有打过多少交道,但是不管怎样,李信这个人能有今日的成就,恐怕非通一般!弄不好还真的会从遵化那一线突破呢!

        洪大人,你放心,李信现在好歹也是征北侯,年纪轻轻,日后还不知道有多少的荣华富贵呢!又岂会轻易弄险?你啊!还是太小心了。温体仁哈哈大笑,说道:遵化乃是重镇,不但有遵化卫吗,还有东胜左屯卫于忠义左屯卫宽河守御千户所四大卫所,就有万余兵力了,加上兵部尚书张凤翼的兵马,也有两三万人马了,拒城而守,李信就算有再大的本领,也不可能突破防御的。

        洪承畴听了之后,只能是轻轻叹了口气。可以说明朝的卫所在明太祖时期还是很健全的。全国的卫军人数多达二百余万,在明中后期都过了二百六十万。可是到了现在,卫所的士兵都已经跑的差不多了,在遵化,虽然有四大卫所守卫,但是根本就没有一万多人,加上建奴两次都是从遵化而来,以前赵率防守遵化的时候,就曾经抽调了遵化的四大卫所,遵化屡次厮杀,卫所的士兵早就死伤无数,就算是后来征召,可是那里能跟以前的士兵相比较,在质量上也差了许多。至于张凤翼的兵马,洪承畴是知道的,顶多一万多人而已,防守还可以,若是进攻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想要防守李信这样的精锐军队更加的不可能了。若是李信真的是从遵化回草原,恐怕只能寄托于李信的骑兵不善于攻城了。

        这个时候的洪承畴,现在有很大把握断定李信是从遵化回草原,若是真的从张家口回去的话,没有必要对付身后的夜不收。

        大人,宫外有人自称是左良玉的将军说有急事求见大人。洪承畴正待说话,忽然有小太监急急忙忙的跑来。声音急切,恐怕那左良玉为了着急见到洪承畴,下了不少的功夫。

        大人,恐怕有坏事来了。洪承畴心中一阵咯噔,心中暗自叫道不妙,左良玉这个时候前来,恐怕是事情有了变化,或者说是夜不收传来了消息。

        是关于李信的?温体仁也是面色一紧,挥了挥手,说道:走,一起去看看。这个李信,真是搅翻了整个北京城了。

        可不就是这样的吗?洪承畴也是面露苦笑,若非李信的缘故,他的兵马恐怕早就去剿贼去了,又岂会呆在京师呢!要知道现在的高迎祥张献忠可是闹的很厉害,就是在山东,闻香教也闹了起来,王好贤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以运河上的纤夫力巴们为基础,组成了一只军队,正在不断的攻城拔寨,虽然所取得的成果不咋地,可是也拖住了不少的人马。现在多了一个李信,众人不得不小心防备了。

        不好,打起来了,打起来了。然而就在温体仁和洪承畴二人朝午门走去的时候,就听见外面传来小太监们阵阵惊叫声。温体仁和洪承畴二人相互望了一眼,面色大变。在京师,打架这种事情是经常遇见的,毕竟在天子脚下的,王公贵族也不知道有多少,这些人相互勾心斗角,而那些纨绔子弟们争风吃醋等等,相互斗殴也是正常的。所以倒霉的也是顺天府尹和九门提督等人了。可是不管怎么样,也没有人敢在午门外打架的。两人不敢怠慢,赶紧朝午门而去。


  (https://www.biqukk.cc/33_33940/219304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