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红妆名捕 > 599 知恩图报

599 知恩图报


转眼到了除夕,李氏族里要祭拜祖宗,开祠堂,李观带着妻儿拜见先祖,族老们照例将江若宁、李康母子的名讳记入宗祠,“李家嫡系三房长子李观之妻江氏,于靖武六年正月初五产长子李康。”

        李观将妻儿的名讳记入宗祠,又记了李十六一家三口的名讳,李十六之父李二三,原是他父亲二十二岁时生他,便取了李二三的名儿,到李二三娶妻生子时,因十六出生那日正是十六日就取了十六的名字。

        李观揖手道:“族长和几位族老以为,李十六当叫个什么名儿好”

        这辈之中,对是目字辈的,嫡系三房都娶了与目有关的字为名像李望、李赏、李观、李阅等,又有嫡系李大老家的李瞩、李瞰等。

        “李真、李直也得有了。李观,你是翰林院学士,李十六是收入族中的子弟,就如早前李真、李直那两家一样。”

        这两家原是李氏的旁支,是从北方迁过来的,查了族谱,说是一百多年前从青溪县李家移到北方的,算认祖归宗。

        李观想了片刻,“就叫李具,具者乃有用之人。”

        十六心里暗道:四老爷给他银子,让他去考秀才,用的就是这个名儿,他故意在这里装作他不知叫什么名儿的好,这在蒙鬼呢。

        只是,他得中秀才的事,只得他和李观知晓,早前原就是瞒着人的,连翠浅和江若宁都不知道,早前只说让李观去奉天府照看店铺生意,实则是十六去考秀才。

        几人沉吟了一下,“这名儿不错。李具,带你妻儿祭拜先祖,就用文字说明李二三一家的情况,从即日起开,李具与其姐李初三便是我李氏族人。”

        李十六带了翠浅、儿子五斤拜祭祖先。

        “记族谱,李具之妻钟氏。”大老爷朗声问道:“李具,你儿子出生年月,大名字可取了,这辈该是广字辈,除了嫡系的子职用两字名,按着辈份,你儿子应该叫李广什么”

        翠浅与李十六跪在祠堂中央,昨夜夫妻俩就想了一宿的名字,李十六揖手道:“五斤五行缺木,就广林。”

        大老爷辞仕还家,担了李氏族长,此刻沉吟,有人道:“这不成,李广林已经有了,再换一个。”

        “李广彬、李广森,文质彬彬的彬,森林的森。”

        “李广彬也有了,那就李广森。”

        一家三口取了香烛拜了祖宗,就算正式是青溪县李氏族人了。

        李大老爷须发花白,捻了一下胡须,“你们现在是李氏族,照规矩是些分些田地度日,就给你家先分五亩地,每年收了粮食,向族里公中交一成八的收息,你若他日在外谋得差事,也要向族中公里交一成的收息银子。族里会给你家分一处宅子居住。”

        十六揖手谢过李大老爷与各位族老。

        李观道:“十六的姐姐、姐夫也是族中人,宅子就先由初三夫妇帮忙照看,十六还暂住李家三房后宅的院子了。翻了年,十六要随我们夫妻入京,十六已在京城谋到了差事,年节后也要赴任。”

        一时间,李大老爷惊了一下,就连族老们原本眯着的眼,都多了一些意味。

        李二老爷则是大叫起来:“少游,你是说给李具谋了差事,不知是什么差事”

        “是京中朋友帮的忙,谋的是大理寺司狱一职,在大理寺牢房抄抄写写,做些登记的文官。”

        翠浅喜出望外,这是说十六不再是下人,也出仕为官了。

        族长与族老们却有些不大乐意,想反驳,谁不知道李观与十六的感情深厚,这几年十六夫妇追随左右,任劳任怨,而且十六打小就跟在李观身边,要不是早前是个下人,今岁秋天一抵青溪县,江若宁就让李观脱了李观的奴籍,李观参加了童试,竟考中了秀才,且在奉天府的名次还不错,是三十多名。

        李观继续道:“李具得中了秀才,人也忠厚可靠,京中的朋友早就相中他,这种顺水推舟的人,我又怎会拦中。好歹他现在也是李氏族人,入了京,虽是个小吏,也多个帮衬。”

        说是他京中朋友相中了十六,族长、族老们一个个都是人精,要信了这鬼话才怪。

        翠浅一家跪拜了祖先,拉着五斤站到江若宁身边。

        江若宁抱着李康,康儿手里则握了一只串在棒棒上的冰糖山楂吃。

        李观揖了揖手:“大伯、各位叔父,若没有事,少游告退了。若儿身子不好,她承不住的,得回家喝药。”

        他大踏步从江若宁手里接过康儿,“来,爹抱你回去。”

        江若宁跟在后头,小声嘀咕道:“我才不要喝药,我都好了,你还让我喝药。”

        李十六一家跟了出去,后头跟着李初三夫妇,这两夫妻都姓李,李二三祖上姓什么,早已没人记得,只知道他是李家的家生子。而今他家的后人从了良籍,还成了李氏族人,这让李家的家生子们都看到良籍的曙光。

        李二老爷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家李赏、李望不比那李十六强上十倍京里贵人就瞧上李十六了,要他出仕为官哼”

        李大老爷睨了一眼,就说李观说的是鬼话,但他们能说不信吗在这一辈里,就李观的官职最高,翻年就要入京赴任,翰林院从四品的陪读学士,这可是在御前陪侍的,自来这翰林院陪读、陪读和掌院大学士,都是皇帝信任和器重的人。

        有多少丞相就是从翰林院出来的

        便是六部尚书里头,也有不少人做过翰林院的学士。

        在翰林院当学士的,那都是有大前途。

        江若宁问李观,“你什么时候让十六去考的秀才”

        “刚回青溪县的时候,那回我说让他去奉天府查看三房名下几家店铺的生意,实际是让他考秀才的。翠浅当年嫁十六,原就有些委屈,以她当年在宫中的地位,嫁个小吏是绰绰有余,可她为了照顾我,硬是嫁给十六为妻。

        十六与我自小一起长大,读书识字,小时候是个书僮,也是用心的,我答应过他,只要他考上秀才,就给他谋个小吏做官。”

        江若宁笑道:“少游,你真好知恩图报。”

        “是你好。”

        翠浅拉着五斤的小手,“儿子,你爹当官了,是从八品的官,大理寺司狱。”

        五斤似懂非懂,见父母高兴,也跟着叫了几声“好”。

        李家二房,七郡主听说连十六都谋到差事了,喃喃地暗自伤神,“若是凤歌姐姐在,五老爷也出仕为官的,最少也得是个七品县令。都怪温令姝那恶妇,要不是她,我堂姐怎么英年早逝”

        丫头轻叹了一声,这些年七郡主没少咒骂温令姝,将李五老爷不能出仕的事全推到温令姝头上。

        转眼间,就过完了上元佳节。

        正月十六一早,李十六一家、李观一家都拾掇好了。

        李观查看了一遍,因早几年江若宁身子不好,他已经习惯家里家外地操劳、过问,生怕哪里有遗漏。

        李观这次入京,要带李阅的长子李庸去京城读书,这孩子现下十岁了,因家境好,长得比寻常十二岁的小子还高,就是有些清瘦,眉眼也生得端庄清秀。

        李阅叮嘱道:“去了京城,要用心读书,听你伯父、伯母的话。”

        李庸时不时地道:“爹,我都记下了。”

        他招了招手,对比他略小两岁的李应道:“听爹娘的话,照顾好弟弟,孝敬爹娘。”

        李应叫嚷道:“爹,我也要去京城读书。”

        “你去年还说要跟爹学当郎中,怎么不当郎中,这百草图都看牢了,这就要放弃”

        李阅早与李观商量过,长子瞧着是个读书的料,这次子不如长子聪慧,决定让次子跟他学医术,继承李家念慈庵药铺,这会子李庆见哥哥要跟伯父伯母一家去京城,也动了心。

        李观宠溺地笑着,轻抚着李应的脑袋,“好好跟你爹学本事,等你大了,来京城看望伯父伯母,要是你的本事好,我们家就在京城开一家药铺。”

        李应道:“还叫念慈庵药铺”

        “对,还叫这名。”李观与李阅交换了眼神,“照顾好家里,我先走了,有事就写信,京城李府的地址,你是晓得的。”

        周半夏道:“哥保重嫂子,就劳你照顾庸儿。”

        江若宁挑起车帘子,“弟妹安心,我会照顾好庸儿的。”

        车轮轧轧,一行几辆马车摇摇晃晃出了青溪县城。

        江若宁母子与李观坐了一辆马车。

        李十六一家又另坐了一辆。

        后面还有一辆,里头坐着李庸与一个长随小厮冬行,像这样的小厮多是跟自家服侍的公子一起长大,是小厮也是书僮,就如当年李十六与李观一样。

        冬行没出过门,看什么都新奇,他比李庸略大一岁大,身材却没李庸高大,这会子拉开车窗上的帘子,伸出脖子左瞧右看。

        李庸道:“还是正月天气,你能不能合上窗,外头风大呢。伯父要赶在二月初一前赴任,最是耽搁不得,若我病了,少不得要歇下来耽搁行程。”

        “六少爷,奴婢错了”冬行规规矩矩地合上窗户。

        李庸翻了个白眼,“且安静些吧,我要看会儿书。”

        “少爷已经是神童了,怎么还看”

        李庸懒得理会他,自寻了本书读起来。

        江若宁还好,翠浅因为胎刚坐稳,没行几日就吐得一塌糊涂,李观便道:“要不你们一家稍后慢行。”未完待续。


  (https://www.biqukk.cc/2_2268/71265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