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捡漏成为皇后 > 第4章 到达

第4章 到达


皇帝离开后,端阳立刻前去伺候。

        “娘娘,奴婢给您上药。”端阳心疼着蹙起了眉。

        “端阳,从此以后,我们就没有安生日子了。”淑妃强忍着恶心。

        “娘娘下定决心了?”端阳一边上药一边问道。

        “今天的伤怎么样?”淑妃没有回答端阳的话,只是没头脑地反问了一句。

        端阳疑惑,但依然回道:“娘娘,今日的伤要比以往轻多了。”

        “你知道为什么吗?”淑妃苦笑道。

        还没等端阳回话,淑妃就接着说:“因为我低头了。”

        “娘娘!”端阳因过于心疼而停止了手上的动作。

        被端阳这样一叫,淑妃也从回忆中回过神,挤出一丝笑容安慰道:“你继续吧。”

        “端阳,你觉得皇帝对我怎么样?”淑妃又问道。

        “宫里人都说,您是最受宠的妃子。要是进贡了什么好东西,皇帝都可着咱们储秀宫。可是,娘娘,您每一次侍寝完毕的这一身伤,又有谁知道呢?”端阳哽咽道。

        “可是你看,今天的伤比以往轻多了。”淑妃不知是自嘲还是自我安慰。

        “您的意思是?”

        “皇帝这样对我,是因为我不肯向他低头,可他又实在喜欢我,舍不得杀我,只好以这种不齿的方式来折磨我。今天我低头了,他以为我认输了。”淑妃冷笑道。

        她叹了口气,又接着道:“要帮昭儿成就大业,必得皇帝点头才行。今天,昭儿突然提出要一个人前去赈灾,依照皇帝的性格,不可能不起疑。所以他才会大白天地跑到储秀宫来,探探我的口风。”

        “娘娘,您的意思是,皇帝怀疑恒王爷的心思?”

        “不止是皇帝,其实我也很好奇,昭儿一个人,如何能解决得了饥荒呢?”提起儿子,淑妃终于露出一丝欣慰。

        “娘娘既如此担心,为何不阻止王爷?王爷若是失败,皇帝又会如何呢?”端阳忍不住问道。

        “所以我让九歌跟着,一来可以行医救人,二来,我送了她两颗明珠。陇南虽然遭灾,但周围各州也还能活得下去,那两颗明珠,买吃的足够了。”

        “娘娘说的是东海皇室特制的明珠。”端阳确认到。

        “东海已经亡国,那明珠本就价值连城,又过了这许多年,早已经是无价之宝了。”淑妃解释道。

        “可娘娘,这是您对东海唯一的念想啊!”

        淑妃看了她一眼,道:“天子无道,受苦的却是百姓。我东海与大叶虽有血海深仇,可百姓无辜。我东海灭国时,许多百姓举家带口逃亡,若不是有大叶百姓救济,那我东海,就真的一个人也没有了。”

        端阳也被触动了,俯身道:“是,奴婢明白。”

        路途遥远,马车坐的久了,让人腰酸背痛。恒王爷提议下车走走,一干人等都下了马车。

        “王爷”,九歌开口,王爷回头看了她一眼,示意她继续。

        九歌接着道:“九歌一直好奇,不知王爷有什么妙计?”

        王爷并没有停下脚步,边走边思索道:“我并没有什么妙计,只是昨日在朝堂之上情况紧急,我不得已才揽下这个重任。朝廷既不肯出粮,也不肯出银子,又要防止走投无路的百姓造反,若置之不理,到时候,一旦有人造反,朝廷就会派兵镇压,遭灾的还是百姓。”

        “可王爷既明知这局无解,为什么还要往火坑里跳呢?如若王爷真的想不出办法,皇帝怪罪下来,只怕,不止王爷要遭殃,连淑妃娘娘都难逃干系。”

        “你我都明白的事,皇帝怎会不明白。皇帝那样说,无非就是既不把陇南百姓放在眼里,又不想落人口舌。所以,他根本就不指望我们能解决饥荒。至于我母亲”,王爷脸上浮现出笑容,“我母亲盛宠,无论发生什么事,父皇都不会迁怒于她。”

        九歌脑海里闪过淑妃娘娘的一身伤,不由自主道:“娘娘盛宠?这是王爷看到的还是淑妃娘娘亲口感慨的?”

        王爷疑惑于她的反应:“林姑娘这是怎么了?宫里上下,谁不知道这事?你可能是刚入宫,不太熟悉宫里情形。不过没关系,待我们陇南之行结束,德音自会帮你熟悉。”

        提起德音,王爷轻松了不少。

        九歌却再也无心搭话,她想起母亲常说的,宁公主是东海皇族唯一活着的人,是绝对不会向大叶皇帝低头的。

        看来,母亲说对了。

        王爷和九歌一路再也无话。

        在马车上奔波了好几天,恒王一行人终于在某个天黑之前抵达陇南。

        “看来陇南刺史情报有误,他在奏章中说,陇南地界尸横遍野,饿殍载道。可我们一路过来,所见并非如此,这街上,除了比京城冷清之外,并无二致。”王爷边走边感概。

        九歌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起了疑惑:遭遇饥荒的地界,街道怎么可能这么干净。

        她脑海里浮现出小时候跟着母亲一路乞讨的情景。

        运气好的时候,一次能讨到两个馒头,母亲总会把其中一个一角一角地掰给她,还不停在她耳边絮叨:“娘不吃,娘都留给你,你可千万别忘了咱们的深仇大恨,千万不要让娘失望啊。”

        每每这时,她总是满心愧疚,对大叶的仇恨也总会更深一层。

        常年挨饿的人,身上有一股特有的颓劲,眼神浑浊,四肢蜷曲,对一切都不甚在意。

        也是,每天光是考虑如何吃饱肚子就已经耗尽心神了,哪还有心思思考其他。

        可他们一路走来,看见的寥寥几人,都穿戴整齐,步履匆匆,偶然跟他们眼神对视,也很快低下头去。

        九歌虽然心里疑惑,却并没有开口。

        她并没有看过那份奏章,因而无法判断自己眼见是否为实。

        还没等他们走近刺史府,远远就看见以周亮为首的陇南大大小小的官员跪成一片。

        待他们走得更近一些,周亮的声音就响起来了。

        “陇南刺史周亮携刺史府上下恭迎恒亲王。”

        说完,这一片黑压压人头全都磕了下去。

        九歌眼睛虽一直看向前方,但余光却一直在恒王身上。

        并非是她想看恒王,而是因为,这样的阵仗,她第一次体验,不知道该回什么样的礼,只能模仿恒王的动作。

        以前的许多年里,她都是跪着的那一个。

        恒王仿佛已经习惯了被跪拜,他一路走着,直到跪在最前面的周亮能看见他的鞋子了,才开口道:“刺史大人不必多礼,请起吧。”

        “谢王爷。”

        周亮起身后,后面的人也跟着一一起身。

        虽然双方见面还不到一刻钟,但九歌能明显感觉到刺史大人的紧张。

        九歌心里莫名升起一种报复的快感。

        在九歌的记忆里,刚开始的那几年,她和母亲靠乞讨为生。有时候,一天也就一碗粥。饿的实在受不了了,母亲就会带她去官宦人家府邸附近乞讨。

        那些官宦人家,每顿饭过后,都会倒掉好几大桶剩饭。每当这时,母亲就会带着她去挖人家倒掉的剩饭,运气特别好时,甚至还能找见鸡腿。

        当然,更多时候,是要跟其他乞丐抢食的。她身为女孩子,又从小营养不良,抢不过人家。

        每每求助于母亲,母亲总会把脸扭向一边,意思是,能抢的回来你就吃,抢不回来只能怪自己无用。

        时间长了之后,她也摸到了窍门。若再有人抢她手里的食物,她会假装护食,但手上并不会用力。

        那些轻而易举就抢到食物的人一定不会立刻下嘴,而是会洋洋得意地举起抢过来的东西羞辱她。

        这时候,她会眼疾手快地抓住对方的胳膊,在对方的手腕上使尽全身力气咬上一口。待对方吃痛地丢下食物,另一只手去捂伤口时,她赶紧捡起被丢下的食物,再在对方身下狠狠地踢上一脚,拔腿就跑。

        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会在找到她之后,笑眯眯地夸她聪明。

        除了要跟其他乞丐抢食之外,还要忍受那些富贵人家奴仆的刁难。

        那些奴仆,似乎觉得自己比她要高人一等。明明是被他们倒掉的食物,可一旦她拿在手里,他们就会不知从哪冒出来,非说是她偷盗的。

        她辩解,那些人就会打掉她手里的食物,逼她趴在地上进食。待她趴下去之后,他们又会大笑着把食物一脚一脚踢远,这样,她便不得不为了食物一寸一寸往前爬。

        她也并非没有反抗过,第一次被这样对待时,她宁可饿着也不愿意趴下去。

        到了晚上,她饿的实在受不了,找母亲要安慰。母亲二话不说,把她扔在了门外,并且告诉她,以后遇到官府的人,人家叫她怎么做她便要怎么做。

        许多年里,她跪过刺史老爷,跪过县令大人,跪过官宦人家的奴仆,甚至跪过权贵人家里养的小猫小狗。

        她以为,这是她的命。

        直到站在恒王身边,享受着刺史大人的跪拜,她才明白,这才是她应该站的位置。

        她好像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那些显贵人家的奴仆会自觉高人一等。

        刺史大人跪的并不是她,而是恒王。那些奴仆们也并不真的比她地位高出多少,而是仗着有一个主人。

        可即使如此,九歌依然微微抬起了头,脸上展现出一种扬眉吐气般的愉悦。

        随之而来的想法是,她要永远站在这个位置。

        九歌沉浸在自己的过往里,根本没注意到恒王爷和刺史大人都谈了些什么。

        等她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已经坐在了摆满鸡鸭鱼肉的桌子前。


  (https://www.biqukk.cc/18295_18295656/212627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